防护等级IP67是依据国际标准IEC 60529(国内对应 GB/T 4208)定义的外壳防护能力分级,其中 “IP” 是 “Ingress Protection”(侵入防护)的缩写,后续两位数字分别代表防尘等级和防水等级。它属于消费级与工业级设备中常见的中高防护级别,防护能力具体拆解如下:
一、IP67 的等级含义:两位数字分别代表什么?
IP 等级的两位数字独立定义防护维度,第一位针对 “固体异物侵入”(防尘),第二位针对 “液体侵入”(防水),IP67 即 “6 级防尘 + 7 级防水”。
防护维度等级数字核心防护能力具体说明防尘(固体防护)6完全防尘外壳完全阻止灰尘(直径≥50μm 的固体颗粒)侵入,即使有少量灰尘进入,也不会影响设备正常工作(无有害沉积)。防水(液体防护)7短时浸泡防水设备在常温常压下,被浸入深度不超过 1 米的水中,持续 30 分钟,液体不会侵入外壳内部,也不会影响设备功能。
二、IP67 能做到怎样的防护?实际场景举例
结合等级定义,IP67 设备在日常及部分特殊场景中可应对以下情况,但需注意 “防护有边界”,并非绝对防水防尘:
1. 防尘能力:应对绝大多数灰尘环境
可在多尘车间、户外沙尘天气、工地现场等场景长期使用,无需担心灰尘堵塞接口、进入电路板导致短路或性能衰减。
例:户外激光雷达、工业传感器、运动相机在沙尘环境中,IP67 可阻止灰尘进入核心部件。
注意:不防护 “高压粉尘喷射”(如工业喷砂作业),这类场景需更高的防尘等级(如 IP6X 无更高等级,特殊场景需额外密封)。
2. 防水能力:应对短时涉水与泼溅
IP67 的防水核心是 “短时浸泡”,而非 “持续浸水” 或 “高压喷水”,具体可应对:
日常泼溅 / 淋水:雨水、洗手时的水溅、饮料泼洒等,液体不会渗入设备内部。
短时落水 / 浸水:设备意外掉入 1 米深的水池、水坑中,30 分钟内捞出,内部不会进水(需确保接口无破损,如 USB 口、电源口未被破坏密封)。
例:手机(如部分户外机型)意外掉进水桶,30 分钟内取出擦干,可正常开机;户外无人机在低空飞行时短暂掠过水面溅水,或意外坠水后快速打捞,仍能工作。
注意:IP67 的防水边界
① 不防护 “超过 1 米的水深”(如潜水、深水浸泡),这类场景需 IP68(可浸泡 1.5-3 米)或更高等级;
② 不防护 “高压水流冲击”(如高压水枪冲洗、淋浴喷头直射),这类场景需 IPX5/IPX6(防水等级 5-6 级,针对喷射水);
③ 不防护 “腐蚀性液体”(如海水、酸碱溶液),仅防护 “清水”,腐蚀性液体可能破坏外壳密封材质。
三、IP67 与常见防护等级的对比(避免混淆)
实际应用中,IP67 常与 IP65、IP68 混淆,通过表格可清晰区分其定位:
防护等级防尘等级防水等级核心差异(与 IP67 比)适用场景IP656(完全防尘)5(防喷射水)防水能力弱于 IP67:可防低压喷射水(如花洒低压模式),但不能浸泡(落水即可能进水)。户外灯、配电箱(防雨水泼溅)、车载传感器(防路面溅水)。IP676(完全防尘)7(短时浸泡)平衡防尘与防水:可短时浸水,防水强于 IP65,但弱于 IP68。户外手持设备、无人机、激光雷达、部分旗舰手机(户外版)。IP686(完全防尘)8(持续浸泡)防水能力强于 IP67:可在 1.5-3 米水深(具体看厂商定义)持续浸泡 1 小时以上,部分可防海水。专业运动手表(潜水级)、水下传感器、深水区作业设备。
四、关键提醒:IP67 防护的 “失效场景”
即使设备标注 IP67,以下情况也可能导致防护失效,需特别注意:
接口破坏:设备的可拆卸接口(如 USB-C 口、SIM 卡槽)若未完全闭合(如手机卡槽未插紧),或密封胶圈老化,会导致防水失效;物理损伤:外壳摔裂、磕碰导致密封结构破损,防尘防水能力会直接丧失;超范围使用:将 IP67 设备用于潜水(水深超 1 米)、高压冲洗或长时间浸水,会突破防护极限;温度极端:在高温(如>85℃)或低温(如<-40℃)环境下,密封材质可能收缩 / 变形,导致防护能力下降。
综上,IP67 是 “完全防尘 + 短时 1 米浸水防护” 的实用等级,能满足绝大多数户外、工业、消费电子的严苛环境需求,但需明确其防护边界,避免超范围使用导致设备损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