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道分布着丰富的神经,掏耳朵可以刺激耳道末端的神经,从而促进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,令人舒适。而且,在掏耳朵的时候,我们会产生一种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,又称为“颅内高潮”“耳音”。
它是一种通过触觉或听觉等感官刺激,在你的颅内、头皮等部位产生的独特刺激感,令人感到愉悦。
但是,耳朵虽然只是一个小器官,但却有着大作用,不仅“负责”听觉,还有平衡和定位的功能。掏耳朵这样看似随意的动作,可能会给耳朵带来多种风险,惹上麻烦。
经常掏耳朵,这些风险趁早了解
1
引起耵聍(耳屎)分泌异常
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
经常挖耳朵,可能引起耵聍分泌异常,导致耵聍越来越多,而新分泌的耵聍会由原本的片状变成碎屑状,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。
2
耵聍越推越深,引发耳垢栓塞
我国耳鼻咽喉学会指出,用棉签掏耳朵,反而可能让耳朵里的耳垢越推越深,长期累积就可能形成耳垢栓塞。一旦耳栓形成,就会出现耳痛、耳胀、眩晕、听力下降等问题,也可能引发炎症。
3
损伤鼓膜,引起中耳炎或者耳聋
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,厚度仅有0.1毫米,工具深入耳道后稍用力不当,就会伤及鼓膜,导致穿孔。此时,一旦遇上耳朵进水或感冒,就容易引起中耳炎。
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听力下降、眩晕、面瘫、脑膜炎、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、脑脓肿等,这些并发症很多都是致命的。
如果急性中耳炎久不愈合,变成了慢性中耳炎,容易导致中耳结构逐渐被炎症破坏,造成永久的听力损失和耳鸣,甚至全聋。
因此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耳痛、耳鸣、耳闷、听力下降就需及时就医检查。
4
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或耵聍腺癌
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。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,可以手术切除,但切除后极易复发,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。
展开全文
✦+
+
适当的耵聍,有4个好处
1
耵聍不仅能阻挡外界的灰尘颗粒,也能防止昆虫等微生物进入耳朵,有着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。
2
耵聍还能缓冲声波对鼓膜的冲击,保护那些一直戴耳机的人。
3
含有油脂的耵聍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,让耳道深处的鼓膜不会干燥。
4
耵聍内含溶菌酶、免疫球蛋白、脂肪酸等,能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,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,从而具有轻度杀菌、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。
大部分人的耵聍都能够自行排出,比如我们在说话、吃饭、打哈欠的时候,耵聍会随着下颌的运动,借助耳道里面的汗毛进行推动, 悄悄从耳道里面排出来。因此,不需要你经常去掏耳朵。
✦+
+
正确掏耳朵的注意事项:
01
掏耳朵前先洗净双手,以免将细菌等带入耳朵。
02
将医用消毒棉签浸透温开水后稍稍挤干,放进外耳道内,并且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,即可将耳屎带出。最好不要使用挖耳勺等工具,以免损伤耳道或鼓膜。
03
不要频繁挖耳,一般一周左右一次;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“油耳”的人可适当短一点,根据自己情况掌握。
04
在外掏耳朵时务必保证用具消毒卫生,而在家用掏耳棒等工具时,也要做好专人专用、清洁到位,以免出现感染。
END
来源:健康中国
版权保护声明:
西安科普是以传播科学科普知识为主的公益性公众号,均不通过采编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软件、程序等)参与任何商业活动、获取商业利益。本公众号采编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,特此鸣谢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